一渠绕群山,精神动天下。近日,央视播出专题片《根脉》之《红旗渠精神》,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“开辟太行山、引漳入林来”的英雄故事,再现了林县人民建设“人工天河”的艰苦史诗。专题片震撼人心,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,红旗渠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历久弥新。
红旗渠就是纪念碑,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、不服输、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。20世纪60年代,在物质匮乏、经济困难的情况下,10万林县人以“重新安排林县河山”的决心,苦战十个春秋,在万仞壁立、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,逢山凿洞、遇壑架桥,削平山头1250座,凿通隧洞211个,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红旗渠,将一面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巅。2021年9月,红旗渠精神被党中央批准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。
没有比人更高的山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。面对无寸物可攀、无立足之地的半山绝壁,林县人知难而上、迎难而上,没有工具自己制,没有石灰自己烧,没有抬筐自己编,粮食不够吃就采野菜、下漳河捞水草充饥。不畏艰险、百折不挠的林县人自力更生、苦干实干,最终成就了伟大壮举。
关键时刻站得出来,危急关头豁得出去。面对松动的山石不时掉下造成伤亡,以任羊成为代表的凌空除险队站了出来。腰间系一根粗绳,别上铁锤,手持带有除险铁钩的长杆,像荡秋千一样,在悬崖上荡来荡去,用钩子把松动的险石一点点刨去、扒落。有一次,一块石头掉下来砸在任羊成的嘴上,顿时鲜血直流,三颗牙齿横在嘴里,他忍着疼痛接着干。由于长年累月在崖间飞来荡去,除险队员们的腰际磨出了很多血泡,结成了老茧。他们将“立下愚公移山志,决心劈开太行山”的豪迈口号化为具体行动,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。
修渠过程中,什么地方任务最重、什么地方最危险,党员干部就出现在什么地方,以先锋模范的形象担当起建设红旗渠工程的中流砥柱,形成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。为让渠首拦河坝工程顺利合龙,500多名共产党员、共青团员跳进激流,臂挽臂、手挽手排起人墙,最终拦住汹涌河水;面对危险,林县井湾妇女队长李改云说: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流点血算得了什么?为了水,就是把一腔热血都洒了也值得。”正是有了这样一批“舍小家,为大家”的党员干部,与群众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才迸发出“干部能够搬石头、群众就能搬山头”的冲天干劲,写就了红旗渠的奇迹。
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,永远震撼人心。实现美好理想,离不开筚路蓝缕、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,仍然需要继续发掘包括红旗渠精神在内的宝贵精神财富。当前,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,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摒弃骄娇二气,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。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