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淮河能源报】书香浓郁满屋堂
发布时间:2021-09-26

安徽省“书香之家”、工程院职工王友凤家庭,三代人传承崇文尚学的好家风——


       腹有诗书,其品自高;腹有诗书,其德自谦;腹有诗书,其身自正。崇尚学习的家庭,自是书香四溢。平安工程院兴科计量公司职工王友凤的家庭祖孙三代同堂,公公、婆婆、爱人、孩子和她组成了一个幸福、和睦的书香之家。近日,她们一家获安徽省“书香之家”荣誉称号。

    持之以恒读好书

    走进王友凤家里,就可以感受到一股典雅宁静,细看下来房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,连角落也都被书籍占据,书房更是宛如一个小型图书馆,浓厚的书香气扑面而来。


    王友凤是平安工程院兴科计量公司综合管理部的一名职工,在长辈的影响下,王友凤一家与书结下了深厚情缘,读书与交流成了一家人共同的爱好,阅读书报成了她们一家人的必修课,家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。王友凤笑着介绍,家中藏书已达1500多本,书籍成了家庭的重要财富。通过读书,父母和孩子、长辈和晚辈共同成长,不但开阔了视野、增长了见闻,也丰富了学识、陶冶了情操。这让他们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快乐。


    每逢节假日,王友凤和丈夫总是喜欢带着孩子去逛书店或图书馆,一家人捧着书度过一段静谧的时光。日常家庭生活中,她们也常常进行古诗“飞花令”的接龙游戏、数独游戏、思维揭秘游戏等游戏,互相分享阅读感想和观点见解。王友凤说:“不要带着功利心去阅读,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,便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。”

    家风传承好读书

    王友凤家庭的爱读书,是来自于长辈的传承,她的公公胡老是一位有着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,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。而读书正是胡老一生的爱好,他经常把培根的一句话挂在嘴边:“读书能给人乐趣、文雅和能力。”


    如今,79岁高龄的胡老仍然坚持每天读书万字,读书范围涵盖马列主义文选、中国共产党党史、哲学与社会科学方面。他坚持写作,曾在《安徽日报》《淮南日报》《中国煤炭报》《淮河能源报》等多家报刊媒体发表过文章、评论。胡老自己撰写的《读书明理》一书出版后,得到了所在企业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可。


    2002年,胡老退休后,依然在企业关工委、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发挥余热。2020年,他所在的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团队荣获“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,胡老本人也荣获“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”荣誉。在胡老的熏陶下,老伴也每天坚持读报纸,看《读者》《快乐老年》《科学养生》等杂志。每次家庭聚会,老伴都会分享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“书不可以一日不读”“读书是更重要的学习”等从书中学到的金句良言。


    王友凤的爱人,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,一直爱好读书,通过自学考取大专文凭。工作中,努力钻研业务书籍,虽然不是法律专科毕业,但在参与办理的各类案件中,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得到领导的认可与好评。


    书香家风代代传,王友凤的孩子继承了长辈们爱读书的习惯,广泛的阅读储量帮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。在外求学期间,孩子依然坚持各类文学书籍,不仅阅读了数十部中外著名小说,还自学了微观经济学、宏观经济学、货币经济学等其它学科教材。孩子积极参与学生会组织工作,参与学院国外交流项目、各类答辩比赛及校杰出班级申报等文字材料起草工作。正是热爱读书的习惯帮助他成为一名有温度的“理工男”,每年均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,并以大学综合排名靠前的成绩拿到了保研资格。他常常告诉身边的同学:正是家庭的言传身教,让我从书籍中收获了很多知识与喜悦。

    学以致用读书好

    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2018年,在集团公司开展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中,王友凤撰写的《感恩煤矿给我的幸福生活》一文荣获优秀奖。撰写的《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》在《淮河能源报》发表。在工程院开展的各类征文活动中,她撰写的《身临“疫”境》《父亲的唠叨》《在希望的“兴科”里》等征文均荣获一等奖。王友凤家庭还荣获了集团公司“最美家庭”,她本人也获得了工程院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

    王友凤是淮南市妇联家庭矛盾调解志愿者。身边同事都夸她充满正能量,凡遇到孩子教育、个人感情和家庭矛盾方面的问题,都愿意找她诉说,王友凤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耐心帮助大家排忧解难。她还多次受邀到孩子就学的洞山中学和合肥一中“家长课堂”上分享教育方法,她常常告诉身边的同事:多读书、读好书,才是自我成长的最好营养品!